歷史建築-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
發布時間:2015-04-08最後異動時間:2015-04-08發布單位:文化資產科
歷史沿革:
本碑見證清日簽訂馬關條約,割讓台灣、澎湖給日本,貞愛親王率艦自布袋口登陸的歷史,因此登錄歷史建築。
西元1895年4月17日,清日簽訂馬關條約,清國割讓台灣、澎湖給日本。馬關條約簽訂後,日本接收台灣遭到堅強的抵抗,攻台陸軍主力近衛師團,配屬有當時日本海軍二分之一的常備艦隊協助佔領台灣。
1895年5月29日,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中將率陸軍近衛師團從澳底登陸。
是年10月10日,伏見宮貞愛親王率領混成第四旅團抵達布袋口,經激烈戰鬥後,抵著強烈東北季風,下令強行登陸。隔日,乃木希典中將指揮第二師團,從屏東枋寮登陸,完成佔領台灣的軍事行動。1923年,日本人為紀念貞愛親王從布袋口登陸,於今布袋嘉應廟口豎立紀念碑。
碑文由當時台灣總督男爵田健治郎揮毫,此紀念碑當時列名為台南州指定的地方性「史蹟」。
爾後紀念碑成了聖地,路過民眾或外地遊客不免要參拜一番,小學生在開學或重要節日時,也會由校長集老師率領前往參拜。1933年,貞愛親王之孫博義親王來布袋嘴參觀鹽田及貞愛紀念碑,後來日本人又在旁邊豎立一座較小的石碑紀念博義親王。
二戰結束隔年(1946年),在一片「去日本化」的風潮下,布袋東國民學校蔡清安校長帶領學生數十人,以繩索將紀念碑拉倒在地。
建築簡介:
貞愛親王登陸紀念碑目前立於布袋鎮岑海里入船路44巷3號之1空地上,下方設有基座,石碑尺寸長約100公分,寬約30公分,高約250公分,碑體書「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」。
建築特色:
外觀特徵長條不規則狀之碑體,上書「貞愛親王殿下御上陸紀念之碑」
詳細位置:嘉義縣布袋鎮岑海里入船路8號